时代的巨轮悠悠前行,世界文明在承接与发展中交织流转。
人类的每一步成就,皆源于不懈追求的足迹。然而,在文明的长河里,众多灵魂曾高呼“一生何求”的迷茫。其实,只需铭记:每个人皆是伟大的存在,以己之微光,贡献于人类的宏伟蓝图。是此信念,引领我们穿越重重程序,将生命的价值凝为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。唯有心有所想,身有所行,方能摘得星辰。
江湖险恶,身陷其中,有几人能完全追随内心的指引?自古至今,无论将来,我们生于此纷繁尘世,虽别无选择,却可在人事间尽力,静待天命。
提及陶渊明,我国古代文人之翘楚,我对他自有一番了解。
纵观其一生,名篇传世,佳作流芳,其人生价值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。然而,这些价值往往是在他途穷路尽,归园田居之后才得以绽放。从另一层面解读,所谓佳作,或许仅是他失意时的即兴之作,是途穷之时的几声“牢骚”。
陶渊明确有才子之资,自幼好书卷,以酒为伴。《五柳先生传》中记载了他的性癖。然而,当读书为现实所迫,他不得不更改初衷,跻身朝堂,为生计而折腰。本是爱丘山之隐士,岂能久留于官场之浑浊?不堪忍受尘世罗网,他遂决意归隐,从此与宦海绝缘。在历史的长卷中,他的离去,确是无奈,却也毅然。